小兒腹瀉
小兒腹瀉,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,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,以腹泻、呕吐为主的综合征。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。
兒童疾病
兒童疾病
小兒腹瀉,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,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,以腹泻、呕吐为主的综合征。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。本病治疗得当,效果良好,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。
概述
·寶寶腹瀉的發病情況
·寶寶腹瀉的診斷
·寶寶腹瀉的化驗
·寶寶腹瀉的並發症
·教你自測孩子腹瀉
寶寶腹瀉的發病情況
本病致病因素分爲三方面:體質、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。通常將腸道內感染可引起的腹瀉稱爲腸炎;腸道外感染、喂養不良、氣候環境影響所引起的腹瀉,稱爲消化不良。
在我国小兒腹瀉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,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,每年有一两次发病高峰,一为6、7、8月,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;二为10、11、12月,称秋季腹泻,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。
婴幼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,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,卫生部将其列为儿保四病之一。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、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 乱。按其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。前者多为病毒、细菌、真菌、寄生虫感染有关;后者多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引起;痢疾、霍乱和食物中毒等以腹泻为 主要表现的法定传染病不包括在婴幼儿腹泻之内。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,故曾有“秋泻”之称。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病因和临床防治研究有较大的进展,发病率和死 亡率呈显著下降。
婴幼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,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,卫生部将其列为儿保四病之一。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、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 乱。按其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。前者多为病毒、细菌、真菌、寄生虫感染有关;后者多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引起;痢疾、霍乱和食物中毒等以腹泻为 主要表现的法定传染病不包括在婴幼儿腹泻之内。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,故曾有“秋泻”之称。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病因和临床防治研究有较大的进展,发病率和死 亡率呈显著下降。
寶寶腹瀉的診斷
一、消化不良:
1、有腸道外感染症(上感、中耳炎、腎盂腎炎等),飲食不當,氣候變化等致病因素。
2、胃腸道症狀一般較輕,一日大便數次至十余次,爲黃色或黃綠色"蛋花樣"或稀糊便,混有少量黏液。嘔吐輕,無明顯脫水或酸中毒。
二、腸炎:
1、多有特異性感染(大腸杆菌、葡萄球菌、病毒、真菌等),部分可自消化不良發展而來。
2、胃腸道症狀較重,腹瀉一日十至數十次,爲水樣便,量多,有酸、腥或腐臭味,偶有膿及血絲。嘔吐較重。
3、易發生脫水、代謝性酸中毒、低血鉀等水、電解質紊亂。
4、食欲減退,多有發熱、精神萎靡、嗜睡、煩躁,甚至有昏迷、驚厥等症狀。
寶寶腹瀉的化驗
大便鏡檢:消化不良者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,腸炎者有白細胞及偶見紅細胞及吞噬細胞,真菌性腸炎可見真菌抱子及菌絲;培養可分離出致病菌。
寶寶腹瀉的並發症
1、消化道外感染: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瀉的病因,但也常因腹瀉後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。常見的有皮膚化膿性感染、泌尿道感染、中耳炎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氣管炎、肺炎、靜脈炎和敗血症。病毒性腸炎偶有並發心肌炎。
2、鵝口瘡:病程遷延或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易並發鵝口瘡,尤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後更多,如不及時停藥,真菌可侵及腸道,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。
3、中毒性肝炎:腹瀉病程中可出現黃疸,多見于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。可能大腸杆菌引起的腸炎,並發大腸杆菌敗血症,導致中毒性肝炎。腹瀉後病情很快加重,出現黃疸後很快死亡。但如及早發現及時注射多粘菌素、氨苄或羧苄青黴素,多數可治愈。
4、營養不良和維生素缺乏:腹瀉遷延日久,或反複多次禁食、長期熱量不足,易導致營養不良、貧血和維A缺乏。久瀉致肝功受損,維生素K吸收減少和凝血酶原減低,而致出血。
5、其他:脫水重時可並發急性腎功能衰竭。此外有:中毒性腸麻痹、腸出血、腸穿孔、腸套疊和胃擴張。還可因輸液不當引起急性心力衰竭、高鈉或低鈉血症,或高鉀血症。小嬰兒嘔吐護理不周時可引起窒息。
教你自測孩子腹瀉
孩子生病時家長最擔心的事,特別是嬰幼兒腹瀉,不明病因,嬰幼兒自己也不能表述。這裏介紹一些有效的自測方法:
一、觀察體溫:
嬰幼兒腹瀉的體溫反應主要是發燒,大多是中度發燒(38。5℃左右)。這常見于由大腸杆菌、空腸彎曲菌、痢疾杆菌、沙門氏菌、輪狀病毒、腸道病毒等引起的腹瀉。發燒可能早于腹瀉或在腹瀉初起。同時,患兒還有不愛玩、不願吃東西、磨人、哭鬧等表現。
二、觀察精神狀態:
主要是觀察患兒是否出現精神萎靡、嗜睡、抽搐、驚厥、抽風、昏迷等症狀。一般輕症腹瀉患兒不致出現這些症狀。
一旦出現這其中的某些症狀,尤其是早于腹瀉或腹瀉初起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。
三、觀察大便形狀與次數:
患兒腹瀉一般常見的是稀便、水樣便、蛋花樣便、黃綠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。每天患兒腹瀉5次左右,大便量不多,無明顯的脫水現象。
若患兒腹瀉次數多,排便量大,失水多,就可能出現脫水症狀,此時應及時輸液,防止患兒酸中毒。